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用车资讯 » 热点关注 » 正文

去产能大势所趋 重卡行业假如只剩下3家企业

商用车之家讯:南车北车合并已为中国巨型企业重组提供了典型案例。所以,一汽二汽合并成为“中国汽车集团”,中国重汽和陕西重汽合并成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福田汽车和江淮汽车合并成为“中国南北汽车集团”,这样的组合有没有谱,且先来摆摆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已成为治理当前中国经济下滑的最大顽症,谁去的快去得彻底,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赢得先机。

——欢迎到访! 专业商用车网络媒体 为您服务



       南车北车合并已为中国巨型企业重组提供了典型案例。所以,一汽二汽合并成为“中国汽车集团”,中国重汽和陕西重汽合并成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福田汽车和江淮汽车合并成为“中国南北汽车集团”,这样的组合有没有谱,且先来摆摆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已成为治理当前中国经济下滑的最大顽症,谁去的快去得彻底,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赢得先机。在一路一带国家战略还没有看到曙光前,自救与互救就成为企业摆脱困境的当务之急。作为媒体商用车之家提出自己的观点,是不是良方,是不是有效,只有实践了才知道,总比那些天天喊难呀难呀的哭声有些用吧。内部遐想,仅供决策者们参考。 


       假如中国重卡市场只能留下3家企业,你会把留下来的生存权投给谁?


       东风,解放,重汽,陕汽,福田?江淮、大运、华菱、红岩、北奔?还是徐工及联合卡车?


111.jpg


       抛却那些扰人的感情因素,用你的理智做决定,甚或把自己当成手握几千万美元的风投天使,你要在产能遥遥过剩的中国重卡市场上,选出3位最有潜质的对象,摒弃风险,抓牢掘金机遇,你最终会选择谁?


       当然,这很难。让我们尽量展开现实的思考,2015年全年重卡销售数据显示,前5家企业集中度较2014年再度上扬2个身位,达到83.3%,前10家更是达到惊人的97.6%。如此,目标范围显著缩小,非常明确的,在过去至少5年以及可以展望的未来5年里,重卡前5强无论是在企业战略还是产品规划、营销策略等领域的布局,都较对手要呈现出更强的实力和潜质。



       5选3,还是不易。何况在候选池里,笔者建议不妨再加上第六位江淮汽车备选。尽管与前五两位数的市场占有率相比,江淮5.5%的蛋糕略显稀薄,然而其与后几位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且纵向对比自身前几年的数据,颇有长进。精明的投资人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项目,且候选池中的对象越多,构成的各种可能性也更丰富。


       那么现在格局变成了3-3,一半留下,一半淘汰。思路再变一变,如果“淘汰”不是意味着彻底出局,而是其他呢?比如曾互为竞争的对手,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参股或其他形式的合作呢?


不曾消失的可能性


       可以将此想法当成异想天开,但往事历历在目:2001年还在大放豪言要投资9亿布局10个项目的天汽集团,第二年就投入了一汽怀抱;曾经为争夺破产的英国没落贵族罗孚汽车大打出手的上汽和南汽,最终摒弃前嫌于2007年走向兼并重组。


       此一时彼一时,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用在商业社会也可以理解为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实的人类,尤其是商业族群,在做决策时一定是奔着或短期的有利可图或长期的发展需要而去。关于一汽二汽合并,甚至重汽和潍柴复合的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01年,一汽二汽合并可能性就曾在两会期间引起关注;时至2015年,随着徐平与竺延风换位执掌一汽和东风,双方合并消息再度甚嚣尘上。与此同时,8年前决裂的中国重汽与潍柴动力,在国企合并重组的浪潮中,似乎也有了难以独善其身的迹象,使人对中国重汽与陕西重汽及潍柴动力的关系充满遐想。


徐平与竺延风换位执掌一汽和东风让合并之说又一次引人遐想


       专家认为,央企功能分类成为了未来考量央企合并重组的两大因素之一,另一因素则是“国际竞争力及产能输出”,可关注合并重组后有望提升国际竞争力及规模效应的企业。对于屡被爆出产能放空高达百万余台的重卡行业,兼并重组更显必要。国家的供给制侧改革的提出更为今天的重组给出的理论根据,去产能改革是大势所趋,要顺应趋势而不是与趋势为敌。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已成为规律,历史上的群雄争霸,诸侯割据最后都走向了相对统一。苏联解体了(独联体也是二战后被苏联强行兼并的国家),东西德却合并了,乃至如今欧洲都在向欧盟靠拢,虽然目前欧盟又因为经济振兴乏力,中东难民潮困扰等问题而出现分歧,但统一的因素仍然具有优势。话说回来,东风、一汽的南北割据,中国重汽与陕汽红岩老斯太尔系的兄弟分家,福田汽车与江淮汽车的分封而治,以局外人的立场从国家战略上来看,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合并重组不仅将提升各自在本土市场上的占有率,更大的利好是,中国卡车企业联合起来做大做强,并且能够走出去与国际品牌竞争,而不是目前在海外市场中国重卡同室操戈,恶性竞争。


同室操戈、恶性竞争的结果只能全盘皆输


       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混战、恶战让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如鲠在喉。她在一篇文章中如此评述,中国虽是大国,在海外的整体实力倒不如小国,尤其是在东欧做贸易的企业,发展更加艰难。每一个企业都在悲怆的孤军作战,相互之间不仅谈不上合作,频频拆台确是屡屡发生,可以说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影响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整体形象。


       对于上汽与南汽的“窝里斗”,胡茂元亦是感慨诸多、不无遗憾。他毫不否认,上汽和南汽到国外自相残杀,让外国人占了便宜,“如果当时国家发改委出面协调一下,情况可能会好得多”。对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期盼,并不是胡茂元独有。竺延风在担任一汽总裁时曾慨叹:“我也想扛起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但国家在投入、引导及扶持不可少。”


“窝里斗”只会让别人占了便宜


       然而在这个事情上,政府的态度又是暧昧的。15年前,对于一汽二汽合并建议,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是这样回复的:在今后的结构调整中,将把培育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作为发展的重点。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市场的作用正在逐步加大,所以政府很清楚,在培育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时,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这些大企业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他们比我们政府配置得好。话是这样说,哪一桩重组合资的背后没有政府的影子?

 



       政府想放手让市场发挥作用,可漫长的资源配置过程和各怀心思的地方管理机构不合时宜且不断地伸出第三只手,似乎让行业发展走了样。“我虽然不赞成什么今后世界汽车工业仅存六大三小的理论,但走规模化的道路是对的,各占一个山头绝对不是出路。”全国政协委员、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研究员级高工胡宏敏的这番言论,在很多人听来很入耳。


       他认为,不能将中国变成一个汽车加工厂,通过科学配置,强强联合,中国完全有能力造就一个世界级的汽车企业。“中国一汽和二汽如果能够实行联合重组,通过优势互补,增强研发,扩大规模,完全可以在世界中重型卡车市场上占有重要一席。”这席话让人浮想联翩,从实力和前景上来看,中国重汽与陕西重汽、福田汽车与江淮汽车的配对同样堪称郎才女貌。


“拉郎配”会幸福吗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坐不住,要站起来拍砖:八卦下一汽二汽联姻也就罢了,毕竟2015年二者动作连连,捕风捉影还是有迹可循。中国重汽和陕西重汽,福田汽车和江淮汽车要成就好事,恐怕完全就是个人剃头担子一头热,完全没谱的事。

 

“拉郎配”能否行得通不仅要郎才女貌,门当户对也很重要


       当然,除了一汽二汽,后面两对的“拉郎配”听起来是有点生硬,中国重汽和陕西重汽中间隔着强势的潍柴动力,他们要修好八百年前就互送秋波了,哪用等到如今潍柴攒齐了重卡和工程机械领域里头的黄金产业链,只等时机成熟召唤神龙了。福田汽车和江淮汽车更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一对,前者俨然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基地,重卡傍上了国际大腕戴姆勒,分分钟有奔驰靠山秒杀小弟江淮;可是别忘了,江淮汽车不仅是一家有着51年汽车制造历史的企业,根深叶茂,还有纳威斯达的技术基因正在融入。


       南车北车合并已为中国巨型企业兼并重组提供了典型案例。所以,一汽二汽合并成为“中国汽车集团”,中国重汽和陕西重汽合并成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福田汽车和江淮汽车合并成为“中国南北汽车集团”,这样的组合有没有谱,且先来摆摆看。



       首先,一汽、二汽是中国汽车的奠基性企业,陕西重汽曾是中国重汽最早的一部分,福田汽车与江淮汽车走的都是发迹于地方走向全国之路。相似的发展经历,使他们拥有相近的价值观和追求。门当户对的背景使他们更容易相互理解,重组起来比较容易操作,也利于磨合。


       其次,大家都是“国”字头,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旦重组,只要地方政府能够统一认识,将更有利于国家对重卡产业的统一调控,更有利于发展壮大民族汽车工业,有利于打造出真正中国制造的重卡精品,有利于在世界上建立起中国的重卡品牌。


       再次,这6家企业都具有比较强的研发制造和营销能力。2015年,东风、中国重汽、解放、陕汽、福田销量差距接近,江淮汽车稍逊。尽管批量不算小,可是对比合并后的规模仍是小巫见大巫,尤其是东风和解放、重汽和陕汽、福田和江淮在产品结构上有不少重合,如果能集双方之力,博采众长,而不是在国内市场上做能量消耗巨大的针锋相对,那么做出在世界市场上站得住脚的精品就无需织梦10年甚至20年了。


       再次,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要远远低于国际同行。如果大家能走到一起,通过合并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不仅能够大大节约开发成本、缩短研发流程,实现整合资源、协调运营方式、加强流程控制、打通营销网络、扩展市场规模等诸多利好。


       又次,通过整合能够拓展融资渠道,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在开发阶段与国际供应链谈判的话语权,更有利于吸收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施重组合并后,重卡行业内有望迅速形成核心产业,而核心产业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及产业链的发展,比如通过卡车形成的市场优势带动乘用车的发展。


       不过为笔者所看好的这三桩婚姻未必能得到当事人的首肯。傍身沃尔沃的东风能否接受姿态下滑但雄风犹存的解放?求婚曼成功的中国重汽如何处理与陕汽、潍柴的“三角关系”?有戴姆勒撑腰的福田是不是会与有纳威斯达打气的江汽来电?那些美妙的感觉只有他们才知道。



       也许结局很遗憾,没有笔者合并猜想的那么美。无奈世道总是,有人披金崛起就有人黯然离场,有人找到幸福就有人舔舐痛苦,游戏规则无情,大没有必要为“失败者”扼腕。虽然胜者为王,败者寇,存在即合理,但仔细思量,命题中只有3位幸存者的终极局面如果实现不仅令人欣喜同时也令人不免胆寒。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不失为市场竞争与资本优化的一个好结局。


       业内人士总是说,欧洲重卡发展的昨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欧美卡车行业走过的历程点亮了黑夜的烛光,至少大浪淘沙后的幸运儿,得以更强大的面貌,继续在本土乃至更大的舞台共生博弈,而其他的参与者虽不在全局性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可以以独有的企业特色和产品优势成为地方经济的龙头企业。这样听起来难道不会是更美好的未来吗?我们都更喜欢有层次的风景,同样健康的产业也应该是有层次的,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姿态满足各异多彩的市场需求。


       编后语:海伦·凯勒在著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第一天,我要看人,看他们的善良、淳朴与友谊使她的生活值得一过。我要长久的凝望我的老师,看看他的嘴巴和鼻子,以及身上的一切。第二天,我要看光的变幻莫测和日出 ,看看日出是怎样落下去的,他要奔向何方。第三天,我还要看日出。因为,这将是我能见到光明的最后一天。看完日出,我想去探索与研究。我将奔向城市,去看看那些有名的艺术馆。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世界。


       不管最终市场上是保留诸侯对峙的格局,还是竞争留下最后的三四家企业。如果每一家企业,都能以假如只剩下3家企业的心态去度过每一天,也许我的故事又会是另一个版本了。毕竟,日新月异的科技铁蹄下,有什么不可能会可能不发生呢?




       版权声明:此文源自商用车之家,如需转载请尊重版权并保留出处。内容若存有质量疑问请立即与本网联系,商用车之家将尽快处理并予以回应。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