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层空间驾驶法
是将相关的驾驶技能和驾驶习惯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形成一套简单明了、科学系统的安全驾驶体系,它能帮助驾驶员更清楚地了解人类的“生理缺陷”;更全面地观察并了解驾驶环境;更准确地预测不确定的潜在的危险因素;更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交通事故。无论你在哪里驾驶,也无论你驾驶何种车辆,这些因素都将永远存在。
当驾驶员掌握了如何有效、及时地观察、预测和行动,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理念时,就可以防止在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中发生交通事故。训练驾驶员“更加集中注意力,尽量早地识别并进行有意识地决策,准确而又迅速的动作”。
三层空间驾驶法是将驾驶时车辆所处的环境分为三个同心的空间:我们把外层空间称作为“观察空间”,把中层空间称作为“决策空间”,把内层空间称作为“行动空间”。以此来研究安全驾驶车辆的技巧和行为习惯,非常直观且易记忆,便于驾驶员理解和掌握。
一、驾驶员类型
分为攻击型、防御性(安全型)、平庸型(新手)三种。据调查,国外驾驶员类型分布是,攻击型10%、防御型80%、平庸型10%。而国内驾驶员类型分布是,攻击型60%、防御型10%、平庸型30%。攻击型驾驶员的特点是,车速快,横冲直撞,频繁变道抢道,刹车次数多。防御型驾驶员的特点是、遵章守法,快慢适当。平庸型驾驶员的特点是,该走不走,该停停不住,行车无规律。
二、外层空间
视觉引导时间的定义: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能看到的前方最远距离与当前的驾驶速度之比,即车辆自当前速度到达最远能看到的物体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中等水平的驾驶员的视觉引导时间为3—6秒。
1、获得15秒视觉引导时间技巧:
技巧一:眼向高处看,“坐的高”不等于“看得远”,看的高才能看得远;
技巧二:应用雷达的工作原理;
技巧三:对左右二侧的外层空间,应该使用边缘视觉;
技巧四:学会忽略较为次要或不重要的一侧;
技巧五:后方的外层空间通过后视镜来观察。
2、作用:观察空间—识别风险源
(1)观察并区别出前方道路上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
(2)注意前方信号灯的变化情况(2-3个信号灯),调整车速以免停车;
(3)观察并找出前方阻力最小车道;视野最好;危险最小;速度最快;符合法规。
(4)前方的悬挂物体,交通指示牌,隧道高度,桥梁承重等信息注意观察;
(5)夜间行驶时,目光应尽量观察车灯光覆盖以外的地方。
(6)注意观察交通标志
3、疑问:在某些条件下,如上坡,弯道,山间公路,城市街道,或是下雨,浓雾等不良路况和气候下,是没法达到了15秒视觉引导时间的,怎么办呢?降低你的车速,直至能达到高潮15秒;如仍不能,那就只能耗费数倍的精力,小心翼翼地前行,并重点关注中层空间。
三、中层空间
1、中层空间决策的时间和频率:
每行驶一公里的路程,驾驶员的大脑要做80个决定。
(1)车速为60公里/小时:80/60秒每公里=1.3个决定/秒或允许大脑做一个决定的时间为0.75秒
(2)若车速为90公里/小时,则:2个决定/秒或允许大脑做一个决定的时间为0.5秒
(3)车速>90km/hr时,决策时间<0.5秒。车速越快驾驶员决策的时间越少,所以要更早地预见并作出决策,要么加速大脑的运转,仓促收集信息,草率作出决策,其结果是大脑高负荷运转,极易疲劳;仓促间会遗漏关键信息,从而做出低质量的甚至错误的决策。
2、中层空间范围定义的原则:
(1)每秒钟做一个决定的频率会使人感觉轻松自如,不会产生紧张和疲劳的感觉;
(2)决策做出以后需要一个时间间隔去确认其他部位(如左,右,后),均无危险后才可能采取行动,故需有1-2秒的间隔较适宜;
(3)4—8秒之间,是可供驾驶员决策的最佳时段,即不会过分紧张,手忙脚乱,又不会判断错误;
(4)即便有某个错误的决策,驾驶员也有足够的时间去纠正它而不至于造成危害。
(5)三层空间驾驶法要求驾驶员必须5—8秒看一次后视镜。因为驾驶员要了解360度的信息源,正常情况下车后和两侧变化频率5—10秒,大脑需要连续的图像而信息留存时间为6秒。
(6)沟通:有声、光、手势、眼神接触等等。声(喇叭)友好地提醒而非愤怒地警告,光(各种灯光)充分使用灯光沟通,尽早开启灯光(如转向,刹车等),手势是沟通结果不确定时使用手势,驾驶员要主动进行眼神接触。
沟通的目的:让对方知道你的存在,领会你的意图,但不一定按你意图行动表明自己,知道对方的存在,愿意领会对方的意图达成一致后才行动。
沟通的对象:进入你的前方的人或车,进入你的左右或后方的人,不要行驶在别人的盲区内。
3、中层空间观察及决策技巧:
技巧一:前方:利用中心视觉进行外层空间观察时的余光(边缘视觉),初步预测出中层空间内状况;用中心视觉仔细观察中层空间,并及时与对方沟通,以便做出决策。
技巧二:左右及后方,5—8秒扫视重要一侧的后视镜,或二侧及内视镜。
技巧三:在通过前方路口时,要左右左观察后才能通过。因为,通常情况下,危险来自左侧;过路口要求:提前左右左观察,主动沟通,过交叉路口中心后,才可提速。
技巧四:眼神接触,若有可能,应主动与对方进行眼神接触并领会对方意图;注意,不可凝视超过2秒。
技巧五:转弯:提前50米进入转弯车道,并开启转向灯,进入弯道前减档,(忌空挡或弯后减档),转弯半径合理。
技巧六:变道:正常变道先看后视镜,确认无危险,开转向灯(响3—5声),再看后视镜平缓变道进入。防止紧急变道。
技巧七:刹车:先轻踏刹车以使刹车灯亮起,提示或警告后面的车你在减速,若需要在逐渐加重刹车力度,不让后车急刹车。
4、作用:
中层空间在图中用绿色表示,代表这个空间是一个“共享的空间”,因此同时又多个危险源存在;提前对所有处于中层空间的危险源制定对策,以防措手不及;主动沟通,让对方尽早知道你的存在并领会你的下一个动作;准确及时的做出正确决策,避免增加大脑的负担,消耗精力,造成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