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客车 » 热点新闻 » 正文

电影《校车》热映 海格圆千万家庭幸福梦

商用车之家讯:近期火热上映的《校车》电影,让全国中小学生近距离了解校车,更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安全可靠的专业校车,这或许是这些孩子们“开学第一课”收到的最好礼物。在中小学生安全问题频仍的现实下,以校车为题材的电影公映,无疑将让全社会更加关注他们的出行安全。
     近期火热上映的《校车》电影,让全国中小学生近距离了解校车,更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安全可靠的专业校车,这或许是这些孩子们“开学第一课”收到的最好礼物。在中小学生安全问题频仍的现实下,以校车为题材的电影公映,无疑将让全社会更加关注他们的出行安全。
 
    《校车》中国首部以校车安全为题材的公益电影,在本部影片中,着名音乐人柯以敏在影片中首度跨界,担纲制片人兼主演。着名演员于荣光除了在片中扮演男主角——校车司机外,还担当导演一职。明星大腕的倾情演绎,给公益电影增添了几分色彩,特别是本剧中大量的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一幕幕温馨感人的画面时时让观众感动不已。
 
    和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电影的魅力在于声情并茂,在无形中给人以启迪思考。其实,在电影中植入品牌文化,也许在乘用车领域非常普遍,往往商业化的味道很浓,而在公益电影中亮相的校车,非常罕见也实属难得,校车安全被承载更多的是一份责任。
 
    在本部影片中,有两条主线贯穿其中,但是都是紧紧围绕校车这个交通工具展开剧情,可以说导演将校车这个元素很好的融入了剧情之中。第一条主线是女儿林丹因为母亲的意外事故久久不能原谅父亲,于荣光主演的父亲带着悔罪感承担起了校车司机的职责。在家里的各种场合,父亲与女儿形同陌路,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在一起谈心,而校车成为父亲与女儿之间每天情感沟通的工具,看着女儿安全到达学校或许成为父亲心里最大的慰藉。
 
    另一条主线是师生间的矛盾,李曼嘉第一部银幕作品就担纲主角,她饰演的周宁宁因校车事故饱受心理阴影的角色,从此变得性格怪异、独来独往,与周围同学和老师极难沟通。柯以敏饰演的老师,有着良好的国外教育背景,而且在治疗心理疾病上成效显着,起初,其独创的音乐疗法让同学对她嗤之以鼻,造成很多误会,后来才明白这是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用爱心和笑容感动着她,希望她能够早一天摆脱校车事故的心理阴影。但事情显然没有那么简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说服教育,没有丝毫改观,反而变本加厉,和周围的男孩子赛车闯马路,造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要不是于荣光所饰演的司机出手相救,她也因此差点丧命。很多时候,我们在什么地方倒下去,就要在同样一个地方爬起来。
 
    这个女孩的心理阴影始于校车事故,也止于校车事故。她是幸运的,第一次大难不死蒙上了深深的心理阴影,第二次又是被于荣光冒险搭救。或许是出于内疚和不安,开始反思自我,她觉得不能再这样自暴自弃下去,要感恩的生活,和周围的人良好的沟通也开始了,校车也注定成为她人生中重要的转折。从这里可以发现,受伤的心灵,只有爱的春风才能使之愈合,封闭的心灵,只有真情的雨露才会打开。
 
    在剧中的几个场景中,我们都看到了让人热泪盈眶的故事,有亲情的不舍,也有友情的温馨,还有师生情的真挚,两个女孩的感情世界丰富立体,而校车的出现犹如催化剂一般,将纷繁复杂的感情纠葛串联起来。校车这样一个看似“冷冰冰”的交通工具,每当出现在剧中却成为了最温暖的镜头。
 
    显然,校车在这里不单单是一个运输工具,而是在人与人的感情纠葛中不断升华。起初,我们没有安全可靠的校车,事故不断,群死群伤让人不忍;后来,有了专业的海格校车,学生的安全得到了极大保证,而父亲与女儿的矛盾,角色与老师的矛盾也在一一化解。可以说,这部电影不仅传播了校车安全文化,更是海格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其实,一句鼓励的话,一个亲切的微笑,都能激发起孩子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剧中几个无法解开的矛盾都是通过爱的感化而解决,其中校车的作用有目共睹。很多时候,孩子的心结需要爱来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往往不为人所了解,当我们试着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时,需要耐心和时间。孩子的安全出行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看,校车为孩子筑起一道安全屏障,承载着中国千万个家庭的幸福也不为过。
 
    不得不说,海格客车提供车辆资助这部公益电影的拍摄,更多的是想向社会传播安全校车理念,让安全可靠的校车在中国进一步普及,海格本身的形象也在此得到了集中体现,这是一种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表现。海格客车销售副总梁建斌表示,海格客车始终关注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本着“公益海格,有你有我”的公益之心,参与拍摄《校车》电影。台前幕后,海格都怀着一颗公益的心,积极参与配合,希望通过银幕来表达对校车安全事业的关注。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