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成为全球热点话题背景下,一时间“绿色工厂”纷纷出现。作为国内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东风公司不仅开展了全价值链环境管理来进行减排,不断夯实节能环保基础。同时,还建设了新能源汽车工厂专门负责绿色环保汽车的生产,并通过“碳平衡”生态的方式来实现一种自然平衡。
“通过种植固碳生态林和碳平衡基地,植树固碳冲抵工厂碳排放,实现生态化的永续减排。”郭涛在东风“碳平衡”生态林项目推进研讨会上表示,公司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新思路,率先构建生态经济林示范基地,在“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上探索出一条兼具生态减排和可循环的绿色经济模式。
“绿色经济”最初源自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所谓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东风“碳平衡”生态林项目在实现减排,并创建“绿色经济”新模式的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该项目通过在恩施市屯堡、小渡船、舞阳坝等3个乡镇(办事处)的田凤坪、大树垭、杨家山、鸦丘坪、何功伟、阳鹊坝等6个行政村的勘察选址,投入600万元建设成一个面积10000亩的东风“碳平衡”生态林。项目分两期5年建成投产,前二年完成建园,同时实施连续三年抚育管理。
为更好地开展东风“碳平衡”基地建设,东风汽车股份与恩施市人民政府组建东风“碳平衡”生态经济林建设基金理事会共同经营管理,并在基金理事会框架下,参照公益信托的形式运营,由恩施市林业局作为基地建设执行单位,委托湖北金贝嘉油品有限公司采取土地流转、租赁、联营等合作方式与农户签订项目建设合同,明确分配方式,共同开展基地建设。
该项目在基地经营管理上,严格按照科学生产的模式推进:东风汽车股份进行全面的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并由恩施市林业局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实地指导农民植苗、施肥、补植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在促进林木的正常生长的同时,推广林菜、林药、林粮合理化间作,以保证农民在产前期收入,并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按照规划,成林后还将实行林下养殖土鸡、蜜蜂等立体经营方式,以增加农民收入。
“以生态林的固碳功效来冲抵企业碳排放,逐步实现‘减少到零’永续减排的实质性减排。同时,实现以工补农、绿色循环经济的新模式的目标。”郭涛表示,公司东风“碳平衡”生态经济林项目的建设和规划,也见证了东风公司用行动践行对社会责任履职从“反应性”到“战略性”转变的决心。
万亩油茶树苗将在三五年之后长成葱郁油茶树林
“双平衡”,实现企业、农村、社会多方共赢
所谓“双平衡”,即通过植树固碳实现企业碳排放的自然平衡,以及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扶植农林产业发展,增进产业结构平衡。
“东风‘碳平衡’生态经济林基地的建设和运营,最终形成一大片经济型、多功能‘碳汇林’”。参加东风“碳平衡”生态林考察的专家一致表示,“目前我们参考的西方国家‘碳总量’和‘碳强度’的减排方式更多的是注重技术上的‘限制’和‘限量’,却相对地忽略了对发展的重视,而基于构建‘碳平衡’生态产业林基地模式的综合效益,若能得以推广,不仅可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愿减排体系的建设,实现环境的真正改善,还可以为经济发展拓宽空间。”
“共建共享共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济模式,帮助地方培育经济支柱”是东风“碳平衡”生态经济林项目建设的目标之一。为了保证多方共赢,东风汽车股份与恩施市政府共同参与的信托基金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双方按照共同管理的原则,参照公益信托基金的管理方式,双方各出人员组建信托基金理事会,共同管理这笔资金。按照与专业公司的约定,信托基金将最高获得基地收成5%的收益。基金获得的收益将用于恩施“碳平衡”基地的循环滚动投资,继续扶持当地“三农”致富。
“东风‘碳平衡’生态经济林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企业、自然和社会等‘多方共赢’绿色经济模式。”恩施市市长李国庆对该项目的发展表示肯定。
“东风‘碳平衡’生态经济林的种植为我们当地的农民办了件大实事,让我们的未来有了依靠,我们也对在家门口赚大钱充满信心。”在基地考察探访时,当地农民这样告诉记者。
“创造‘共享价值’,是企业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取得的自身发展。共享价值并不是‘分享’企业已经创造的价值,而是做大整个经济和社会价值蛋糕。这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最高境界。”这是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观点,而这也正是东风“碳平衡”生态林项目推进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对该项目的评价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