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卡车 » 物流 » 正文

客运点评

新闻事件:油价涨票价不敢涨太纠结

3月20日,柴油每升平均上涨0.51元,泰安——北京的客车光油费要多花80元。想涨票价担心乘客少,不涨成本只能自己承担,这让客运公司很纠结。 3月20日上午,在交通宾馆汽车站的休息室里,跑泰安——北京线路的6位司机抱怨油价上涨。“柴油又涨了5毛钱,这线路真没法跑。”班线车主王克说,泰安 ——北京的距离是520公里,百公里油耗30升。柴油从每升7.48元涨到7.99元后,光油费就要多花80元,达到1246元。 “现在的票价是每人110元,昨天从北京回来一共拉了4名乘客,中途还有两人在任丘下车,一趟下来只赚了273.6元,连油钱都不够。”刚从北京回来的鲁 J22999车的司机王先生说,客车满员可以拉44人,每人票价是110元,但经常出现只拉到四五名乘客的情况。“物价局核定的票价上限是175元,我们不敢涨钱,乘坐高铁泰安到北京3小时才145元,坐客车要8小时,涨价后担心乘客更少。”

点评:公路客运疗伤只能靠自己

油价上涨,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首当其冲的就是公路客运,作为消耗石油的大户,公路客运业每次面对油价上涨都感觉很受伤,一方面,不像城市公交、农村客运那样有燃油补贴;另一方面,怕客源流失,不敢轻易涨票价。在双重因素作用下,公路客运的日子越发艰难。笔者看到,在油价上涨的消息公布后,许多地方出台措施,或启动油价运价联动机制,或要求采取措施,减轻经营者的负担,但这些都难解公路客运的油价成本压力。 目前来看,油价飙升已是大势所趋,汽油已经进入“8”时代,柴油估计也不远了。对于公路客运从业者来说,目前指望票价调整,只能是解一时之困,而政策扶持也不会有大的突破。即使呼吁多年的燃油补贴,也一直未见有动作。因此,公路客运只能自救,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从管理要利润,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降低其他方面的开支,谋求多元化发展之路,做强做大等,才能更好地应对油价上涨。

新闻事件:张家口7座以上营运客车实行等级管理

日前,市交警支队对全市7座以上营运客运车辆驾驶人实行等级管理,制作“驾驶人安全等级提示卡”并粘贴在每辆客车醒目位置,客运司机驾驶“水平”如何,乘客一目了然。 此次在每辆客车车门正对方向醒目位置粘贴的“驾驶人安全等级提示卡”,包含本辆客运车有无道路交通事故、违法记分等信息。提示卡上的“驾驶人姓名”、“车辆所属单位”、“车号”由辖区各交警大队填写,在“监督电话”一栏内填写本交警大队名称和监督举报电话。提示卡共分为四种类型:一级驾驶人“提示卡”为红色黑字,一颗星(最低安全级别);二级驾驶人为黄牌黑字,二颗星;三级驾驶人为蓝牌黑字,三颗星;四级驾驶人为绿牌黑字,四颗星(最高安全级别)供乘客了解车辆相关信息。据介绍,下一步交警部门将针对不同等级驾驶人的等级划分,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尤其对低等级安全级别驾驶人将会同客运企业进行集中教育培训。

点评:司机分级助力安全管理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从驾驶员培训考试、准入资格管理、日常教育监管、严格责任追究4个方面,出台了17项管理措施。可以说,张家口市此次尝试,切合了两部委的精神,将在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实现对驾驶员日常动态的管理上起到一定作用。乘客可以通过等级提示卡,对自己所乘坐的司机驾驶水平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满足了乘客的知情权。当司机出现一些不安全的驾驶行为时,有了之前的提示,出于对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考虑,乘客将会起到劝导、监督的作用。而驾驶水平较高的司机,无疑更能吸引乘客乘坐,此升彼降,调节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不过笔者有个担忧,期间乘客的自主权和监督权有多大?当乘客指出问题,甚至因此不愿意乘坐该车时,他的诉求能否得到满足?而这将是决定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

新闻事件:太原晋城新增公交全改用双燃料

近日,记者从山西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今年,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将继续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降低公路污染和车船排放,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 据介绍,省交通运输厅一直在推进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2010年,《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出台。去年,山西省交通节能减排更是将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环境保护“三同时”等制度在公路建设中同步落实。服务区“零排放”、雁门关隧道照明节能改造试点工程进展顺利。 另外,去年山西省运输车辆燃油消耗量监测与限值制度也深入实施。全省15.2%的高耗能营运车辆退出市场,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了1%。清洁燃料在城市客运行业得到推广。太原市、晋城市新增公交车辆全部使用了天然气、煤层气燃料,大部分出租车进行了双燃料技术改造。

点评:山西推广天然气、煤层气是正道

交通运输部去年印发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到,“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进入新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迫切要求交通运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节能减排。因此,太原利用自身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对公交车辆进行改造,是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打造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尝试之一。笔者早有耳闻,山西有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但是应用在车辆上较少,资源被白白浪费掉。随着这几年天然气客车的成熟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煤层气开始在公交、货车上得以推广。此次太原晋城新增的公交车全部采用了双燃料,不仅节能减排,而且降低了使用成本,一举两得。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不妨下功夫推广天然气、煤层气、甲醇等清洁燃料车辆,一方面,可以把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副产品”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对于当地运输系统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也大有裨益。

新闻事件:校车立法 山东省青岛市先行尝试

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交运集团总经理刘永康一直对青岛市的校车发展予以关注,其中,校车安全立法的问题是他目前最关注的。 刘永康指出,青岛的校车运营比较混乱,存在幼儿园、小学等自配校车和一些社会小企业运营的校车,车辆安全性能无法保证。然而作为替代品的校车,在一定时间内有存在的意义,因此在退出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有个逐渐的过程。 交运集团在去年成立了专业校车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校车运营的国企,在不到一年的运营中,已经摸索建立起了专业校车的服务标准,“专业的事必须交给专业的公司来做。”刘永康说,有专才有精,有了精致精心,才有安全可言。

点评:国家和地方都应对校车立法

笔者了解到,作为一家专业的运输企业,青岛交运在去年就开始尝试校车经营,并为此成立了校车运营公司。但经过半年多的试点,实践证明校车运营是亏损的,并且后续资金如何补上让青岛交运发了愁。尽管青岛交运制定的校车运营方案相对专业,而且无论是对车辆的使用和提供的接送服务,都比学校组织的、个人承包的校车专业得多,可是依然受到资金不足以及社会校车意识欠缺的困扰。可以说,青岛交运提出的“校车立法应该走在前面”的建议是切合实际的。从本报前往甘肃庆阳调查的情况来看,虽有校车,却无法可依、无人来管,导致校车用不了也用不好。因此,在国家出台政策、法律的同时,地方也应该有自己的政策和立法,尽快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校车安全法规和政策。与此同时,明确财政对于校车支持的力度,这样才能让校车开得了并用得好。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