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 专业商用车网络媒体 为您服务
相较乘用车,中国商用车及其零部件配套企业的发展更令国人宽慰。多数商用车企业都是土生土长的,绝大多数零部件也是自配或采购自主品牌。
纯进口商用车在中国基本没什么市场,就算市场份额逐步上升,也不到10%。合资商用车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也远比合资乘用车少得多。正如华菱星马副总经理夏宏所言,华菱汽车大多数零部件来自自主品牌企业。
在环保和能源的压力下,国家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商用车的技术升级迫在眉睫。一是我国商用车企业加快了与外资合资合作步伐,如重汽、东风、陕汽、福田等都有合资品牌。二是国四排放法规的实施,商用车企业不得不在发动机品质上下功夫。但目前自主零部件企业在高压共轨和排放后处理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上的技术严重缺失。为满足国四甚至即将实施的国五排放法规,商用车发动机都只能选择博世、德尔福等外资企业的共轨及后处理的解决方案。
产品升级倒逼商用车高端化。高端不仅要体现在发动机上,其他零部件会逐步与之相匹配。高端商用车品牌也越来越多地倾向配套外资零部件。目前中国商用车市场竞争已经集中在外资零部件企业之间,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开始被边缘化了。
自主ABS的市场占有率不到4%,只有ABS的生产能力,ESP还处于研发阶段。不仅制动系统如此,其他零部件也存在类似情况。我国乘用车产业已走向空心化,笔者最为担心的是,这样的悲剧将会在商用车上重演。
版权声明:此文源自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尊重版权并保留出处。内容若存有质量疑问请立即与本网联系,商用车之家将尽快处理并予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