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份,微客作为购置税和“汽车下乡”双重优惠的车型销售达到了25.22万辆,环比增长49%。随着经济持续复苏带来的消费升级以及“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产业激励政策的推出,今年微客的销量将会持续稳健地增长。据2010年1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各车型的销量增速除了SUV增长5%外,轿车、MPV以及交叉型乘用车的增速都在10%以上,其中以微客为最主要组成部分的交叉型乘用车的发展已引起了行业高度关注。
随着国家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的不断实施,09年汽车行业步入景气快速上行周期,而交叉型乘用车(主要是“微客”)无疑是受益最为显著的细分行业。09年微客行业销量达194.83万辆,较08年增加了近90万辆,同比增幅达83.18%。就在市场纷纷预期微客市场在经历了一轮大牛市之后将难续增长的同时,10年前5个月,行业依然交出了销售114.46万辆,同比增长48.04%的出色答卷。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吸引力,各企业纷纷加大微客市场占有率。奇瑞汽车下的微客品牌——开瑞汽车于8月18日,在合肥举行了中国首款柴油动力微车——开瑞优优柴油版的上市发布会。这款开瑞优优柴油版不仅在价格上与同类产品相比价格低千元,性能价值上却比同类产品的配置高出很多,这也令这款车在微客市场中占有较强的竞争地位。
东风小康也亮起了低价格这张“王牌”,重庆国际车展期间,东风小康公司投入1.5亿元资金补贴用户,全国启动“5年专铸微车K17,越过长征25000”优惠活动。购买K17超值版的用户将同时享受“国家下乡10%+厂家现金10%”的双重补贴,用户实际购车成本仅为24948元,全国限量5万辆。
力帆丰顺在长沙上市,也为微客市场震荡了那么一下。“力帆丰顺”是力帆集团进入汽车领域后的又一扛鼎力作,也是力帆的第一款微车产品。它汇聚了国内外权威造车企业与专家的智慧结晶,以“大动力、大空间、高质量、优价格”的高性价比成为微车战略下的明星产品,其产品价值上定位于“动力大微客”,旨在为国内日益壮大的城乡创富群体带来更高性价比的微车选择。
由于微客行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且所倚靠的农村市场非常广大,所以在09年微客大牛市的驱动下,行业步入了快速的产能扩张周期。一方面是新面孔不断涌入,国内主要的微车企业由09年之前的6家快速增加至12家,包括奇瑞、华晨、力帆、海马、吉奥、陕汽等在内的公司都投身于微客市场,以分享牛市盛宴,其中海马和陕汽集团的长期产能规划更是相当可观。另一方面,传统微客行业的“老大”上汽通用五菱在收获09年销量达91.68万辆、同比增长68%的成绩单的之后,公司在微客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7%,为保住市场份额其产能扩张规划也已被明确提出。而“二当家”长安集团的扩张更显激进,既有自身产能的新建、改扩建,也有对新中航汽车集团的整合,10年前5个月的新长安系(含哈飞和昌河)的微客市场占有率已接近36%,处于坐二望一的位置。
然而伴随着行业火热发展的步伐,企业产能的集中扩张却存在着隐忧。按照相关企业的公开信息统计,至2012年,上汽通用五菱的微车(主要为微客,另含部分微卡)将由现在的近90万辆扩张至150万辆;长安微车产能将扩至130万辆,其中期目标实现180-200万辆产能,超越五菱成为行业第一;另有第二集团的近10家车企的产能规划大致在15-50万辆区间。行业合计在2012年的产能约550万辆,这还不包括部分尚未纳入统计的小车企,这部分企业得益于微客行业较低的进入门槛,初期放下5-10万辆的产能,视市场情况再做进退。即使以550万辆的保守产能目标估算,基于09年195万辆的销售基数,行业在未来三年需实现40%的复合增长率方能消化新建产能。
而这一复合增长率目标即使是放在2001-2003年轿车加速普及阶段都未能企及,一旦未来优惠政策逐步退出,年均10%左右的农村居民增速数据显然无法支持市场需求的持续狂飙。
当然,尽管目前微客行业从份额上看处于双寡头阶段,但实际行业的竞争具有很强的弹性,车企在推进产能扩张的同时也会结合市场现状进行理性评估,以避免出现类似于轿车行业在2004年出现的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预计至2012年微客行业的需求大致在450万辆左右,行业产能扩张略偏快,但在广阔的农村市场的背景下绝无泡沫之虞。所以简言之,2012并非市场所预言的末日,只是存有一定的产能过剩隐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