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论坛热贴 » 正文

“走出去”能否成新能源客车行业突破点?

 大车网讯 近两年,在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尤其是新能源客车,在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中占九成以上,并且在很多城市的试运营中反馈情况良好。不仅如此,我国新能源客车还开始逐步实行“走出去”战略,常隆、广通、大金龙、福田等企业的新能源客车也已冲破重重难关,实现出口,这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及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增长都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竞相出口 中国新能源客车行业跨大步


    随着客车出口数量占客车总体销量的比重越来越高,企业出口新能源客车的动力也日趋见长,逐渐形成了竞相走出国门的局面。


    2010年6月17日,由苏州金龙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海格牌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首次出口新加坡发车仪式在苏州举行,成为我国的第一次氢燃料电池客车出口。


    2011年11月,重庆恒通客车10分钟快充电动客车即将销往美国,且计划把美国作为第一个主攻市场。


    几乎同时,中通在新加坡举行混合动力客车交车仪式,首批样车在新加坡投入运营。仪式上还透露,中通已在台湾获得400辆意向订单并与东南亚、墨西哥、卡塔尔和中东等地的客户分别签订了意向订单。


 2012年3月6日,100台安凯CNG客车交付巴基斯担,服务当地的公共交通事业。此次发运的车辆是去年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政府签署的575台压缩天然气客车采购协议中的一部分,目前已交付200台。


    再看常隆客车5月刚刚进入意大利示范运营的纯电动客车。2011年7月,常隆客车与意大利RAMA公司签订了《电动车合作框架协议》,而后便开始漫长的欧盟认证道路,直至今年1季度,常隆客车拿到欧盟“入场券”后,成为第一家有纯电动客车出口欧盟的企业。2014年前,常隆客车须交付RAMA公司100辆纯电动客车


    与整车出口相比,中大集团的步跨的更大。2月17日,中大集团在美国投资建立新能源客车工厂的项目正式签约,中大集团欲以此提高中大在北美和南美的市场占有率,更好的为中大新能源客车推向全球市场。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对自身新能源客车产品的出口定是满怀欣喜,通过了国外的高标准、高要求而成功走出国门,也就意味着其他国家对自己产品的肯定。但对于我国新能源客车出口条件是否有利,着实有待讨论。


    “跨大步“引发的思考


    提到出口,整个汽车行业一季度的出口量涨势不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企业累计出口汽车同比增长20.83%,其中商用车出口量为83373辆,同比增长15.70%。这其中,客车增长最为明显,一季度已达到11457辆,同比增长47.09%。当然,这部分数据中的新能源客车的出口数量微乎其微,但出口势头不可小视,除上文列出的几家企业出口新能源客车外,福田、广通、厦门金龙、奇瑞也都有涉及。


    还有中大集团在美国投资建立新能源工厂,更是跨了“走出去“的一大步。其实单就“出口“和”在国外投资建厂“而言,都是无可厚非的大好事。尤其是在国外投资建厂,把国内的零部件输出,在国外组装,不仅能实现规避整车出口的高税率,增强成本优势从而增大竞争力,也可以利用建厂当地的有利政策环境开拓国外市场。


    但在新能源客车行业发展仍未得到理想的产业化环境,国内市场开拓仍处于起步状态的今天,“跨大步“的一拥而上去国际化是否为时尚早?业界观点不一。


 有人认为,无论如何国际化都是值得倡导的。以国外的高标准为目标严于律己大大有助于提升我国新能源客车产品的质量。如常隆出口意大利的纯电动城市客车YS6120GBEV,在进行欧盟认证时费尽心血。常隆客车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获得的欧盟E4认证包括25大项、100小项,不但包含车身结构、电池、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就连标语、座椅、拉手等都要进行严格检测。为此,常隆客车专门成立了由28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历经8轮修改才最终拿到认证书。从这个层面上,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将我们的产品输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好处。


    但业界也不乏观点认为,现阶段新能源客车企业应踏踏实实的开发本土市场,开展国际化战略尚且过早。笔者在就此与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电动汽车专家陈光祖沟通时,得知他也持反对观点。“现在整体来看,新能源客车行业的核心和整体技术都没有达到成熟程度,可靠性和一致性也有待考究,这个时候就拿去出口没必要。“陈光祖表示。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上下游企业新的增长机会,新能源客车的出口也是如此。天津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郭志良从零部件企业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客观的阐述,他认为,新能源客车企业想借助出口来拉动整个新能源客车的发展可能会收效甚微,但是对外的努力不能完全放弃。“欧美国家及邻国日本依托在电子、材料和机械基础产业的优势已经显现。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可能又会再次进入传统车业的尴尬境地。包括现在的混合动力轿车产业,乃至未来的纯电动车产业。所以目前我们必须现在就要觉醒,找到合适的突破点来应对这些事情的发生。”如果有选择性的开始全球化布局,也会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国外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和规范、了解市场需求、做好应对国际未来专利技术战争的准备。“郭志良告诉笔者。


    客观来说,新能源汽车对于市场的消费群体来说暂时还是个新鲜事物,就目前而言,新能源客车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政府扶持、国家补贴,而非真正得到消费群体认可。此时大力推进国际化确实容易“步子大了扭到脚”,但事实也并没那么可怕,扭到脚未必伤的到“筋骨”。国际化对于新能源客车行业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但如何“走出去”、以怎样的节奏和战略部署“走出去”才能稳妥,是行业和企业需要共同斟酌的问题。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本文导航:
  • (1) “走出去”能否成新能源客车行业突破点
 

网友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