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 专业商用车网络媒体 为您服务
孙铁汉(原东风越野车总工程师):
今年我已经退休20年了,我的人生就是一条线,学汽车、干汽车,退休前33年,退休后20年,整整半个多世纪,健康的工作了50多年。
我是1966年在吉林工大汽车系毕业,被分到一汽,然后支援三线建设,来到二汽,从此和东风结缘,我们家在这,住在十堰的人三代,有两代是东风的。
一个是人,一个是车,东风第一台军车25Y下线,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东风牌。东风牌是什么含义?东风压倒西风,当时的初心是何等气魄。
猛士这个车应该算是第三代军车了,但是它的由来还是继承了东风军车的基因,含在里面,它后来的成就和这个都是有关系的,所以我还是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整个东风的汽车史,从车型上来看是怎么发展的。
东风有过艰难的创业史,但是也有过辉煌的历史,辉煌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我们80年代中期二汽的产能达到了国内总产量的2/3左右,这是非常举足轻重的。但是到了80年代后期,汽车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需求专用化、重型化需求猛增,东风产品单一,当时主要生产中卡,中卡不对路,所以销不出去,那个时候东风慢慢陷入了困境,发不出工资。
东风人再次创业,1992年二汽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1992年完成了中卡向轻卡、重卡的延伸,完成了乘用车(轿车)、轻型车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整个过程,我参与的是重型车的延伸,重型车的延伸走的还是自力更生的马灯精神照耀下的一条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重型车没有建一个工厂,这个厂建立只是一个成立大会,但是没有奠基大会,不像其他厂,一开始包括二汽奠基、轻型车奠基、轿车奠基,有很强势的奠基大会,但是在东风的历史上找不到重卡这样的奠基大会,只有成立大会。
我说一下重卡怎么延伸的,当年针对这个情况,东风采取的措施是根据国情和厂情,采取的快速应变。说到快速应变,我原来待的单位叫做东风汽车运输处,这个单位在东风重卡转变的过程中应该是立下了汗马功劳。首先在1987年的时候,当时我们的老处长主动请缨建了一条线,这条线叫混流线,这条混流线是干什么的?就是多品种、小批量,军车的产量对整个汽车产量来说很少,军车拿到这条线上,出国车拿到这条线上,快速应变车拿到这条线上,主要是这些产品,简单来说是不太好干的产品。
我就是1987年和军车结缘了,汽车运输这么一个单位从此以后有了三项职能,第一个是运输,所有的零部件都运到总装装配,还有一个职能就是装车,最后一个职能是改车,并取得了设计权,我那时候就是在这条线。这条线是一条非主流的线,所谓非主流线,它干的一些车型,多品种、小批量,是一个混流线,当时东风的三条主线中的车都是固定的,只有唯一一条是混流线。这条线一旦做的车型成熟了,拿到主线生产,所以它和主线是不相同的,但是又是能力互补的,它生产的很多车型都是新车型,所以这条线得到的磨炼和锻炼也是很多的。1996年汽车运输处,又申请成立了一个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专用汽车研究所,当年我们的汽车通用型和专用型的比例已经从原来的7:3(就是通用是7,专用是3),那个年代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专用的变7,通用的变3,所以那个年代专用车开发,特别是重型专用车的开发,任务很重。我们成立这个研究所以后,就和汽车工程研究院合属联线办公,承担了当时东风以重卡自卸为主的所有自卸车,包括老的自卸、半挂、厢式,各种专业车底盘、客车底盘的研发任务。这样一个队伍、这样一条线做了很多事,比较亮点的是1999年开发了一款叫做“红旋风”的EQ3208重型自卸车,这个自卸车适应当时的国情,性价比合适,很快畅销,连续畅销4年之久,行业纷纷效仿,因为它好卖,它是被当时的东风人亲切地称为“人超我”的一款车。
这款车成功研发以后,二汽开发重型专业车的信心大增,1990年就在汽运处成立了一个重型车厂,就是只挂牌,没有奠基,它是产业调整所成立的一个厂。这个重型车厂应该是当时很快适应市场需求,它采取的办法是什么?利用国内大总成的含量,东风重卡当时没有大总成,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都没有。它就采用社会大总成,当然就是重汽的,用的社会大总成和我们自己能力的提升加在一起,快速应变,满足国内市场。这就是东风根据当时国情、厂情采取的快速应变措施。这就是马灯精神的传承。应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年以后,我就去全力研发猛士。猛士的做法和它雷同,东风这段历史老同志心里很清楚,但是宣传的很少,因为它很低调。混流线,就是这条非正规的线运行了22年,5次改造,原重型车厂,运行了10年,滚动发展,在总厂22年来换了8位领导,我现在记得很清楚,他们先后的领导下,在研究院总师室研究院一些产品大师的精心培育下,还有总厂当时所有处室非常支持,还有各个配套厂,大家合作共赢,积极支持,它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解决了当时我们中国汽车市场中重型化十年的宝贵期,平均产量24%,空前绝后,以后不会再有了。这样一个历史是重卡厂这群人搞的,重卡干了十年以后,要上台阶,建了新厂,就像现在猛士的新厂在这里奠基一样,原来的混流线就交给了专用底盘厂,快速应变仍在进行,马灯精神后续弟子还在传承。
与此同时,东风赶着国潮,国潮是合资,三级跳,从十堰跳到了襄阳、武汉,又跳到了南方,广州、惠州、盐城,开拓一大片事业。但是这些事业的领导技术生产骨干全部来自十堰,所以说十堰是“东风的延安”。马灯精神,这些事业的发展也由于马灯精神的照耀下继续发展的,前一段东风属于马灯精神的延续传承,现在我给大家说一下猛士。
猛士这个车看起来很凶悍,猛士2008年列装部队就成为了国家利器,2009年,它出生一年,就参加了国庆60周年阅兵,横空出世,让国人的眼睛一亮,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车了。这是其中一台,那个阅兵所有方队前面的引导车就是猛士,从那个时候开始国人就非常注视它了。
猛士的出生地其实不在这里面,它地处十堰红卫的一个叫炉子沟的地方,是24厂原来的所在地。1967年,那个地方正好是二汽奠基典礼的会场,40年后,那里飞出了金凤凰。这个车出生地在那,它的起始元年是2002年,2002年我们国家部队要造第三代军车,赶超美国悍马,东风中标了,苗圩当时的一号首长签了字,从此以后就开始了猛士的研发制造运行工作。
猛士的研发主战场在什么地方?就是东风越野车公司,东风越野车公司为什么是主战场?因为五年里面所有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其他改进全部在这里形成节点,按照产品、工艺、工厂三大立体交叉,施工计划往前推进,那个时候猛士的研发是这样的,所以它是主战场。但是这个主战场的队伍是什么样的呢?当时正赶上东风日产合资,优良资产加上正规军全部进了合资公司,猛士的研发任务是国防任务,不可能交给合资公司来干,它必须由老东风来干,老东风谁来干呢?这个历史任务就落在了以李国仁为首的东风小特商的身上,东风历史上有小特商,就是现在大特商的前身。这个小特商怎么来的呢?没有进合资公司的21、24为主的组成的所谓的不良资产的新公司,猛士就是其中一员。这样一个新公司,这样一个新任务,李国仁怎么组织呢?他大胆启用了8个老东风人,这个团队是一个老中青互补的团队,有老东风人,有当时的中年骨干,还有新毕业的大学生。这个队伍的历史功绩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重点提一下当时的8个老东风人,他们是已退休的老工程师6人(赵筠、蔡旭军、卞玉龙、王荣达、刘次章和我),和即将退休老技师2人(胡建国、陈伟)共8人。这8个人不但带来了研发一辆车所必须的产品知识、工艺知识、工厂建设知识,不但带来了知识和经验,同时还带来了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东风马灯精神的传承,所以他们在关键时期、关键岗位起了关键作用,这是毫不吹嘘的。这支队伍应该说在外国人眼里是一支不良资产,加上余热,这样一个杂牌军,但实际上他们拥有了山里老东风人的血液传统,他们是三线养育的能建起一座汽车城的十堰儿女,他们干群一心,底气十足,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
我还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在猛士研发最艰难的时候,我们十堰市领导带队现场指导服务,为猛士的出生排忧解难。我再具体说到底有哪些难度,大家可以跟着我到车上去看一下,当时解决了哪些难度,你们不在现场看文章可能没有概念,要到现场看一下。
这个车架和普通的车架是不一样的,普通车架不是立体交叉的,它是前窄后宽、前高后低,它是立体型的。它的车架是两半扣起来的,里面还带支撑,所以这个车架应该是东风人没见过的,而且这个车架做起来要必须符合一定的精度要求,否则这个车开起来里里外外走。这个车架当时是一个难点,前几期概念车,猛士的开发有四个阶段,一个是概念车,一个是初样车,一个是正样车,一个是量产车,概念车一下子200多个问题,这200个问题主要是新结构,新结构搞不明白。本来准备派人到美国去看看,4个人去,3个人面试,当时9·11,一看好像还有点像9·11的面孔,所以都没有通过,只有一个人通过了。没通过怎么办呢?就自力更生。我们老一代人非常清楚,还是毛主席的实践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这一真理足足用了5年。这个车架后来怎么攻克下来的呢?我们就从定位、精度、反变形这些原理,从基本原理入手,我们自己设计了模具,然后焊接。反变形的工作,焊接点控制多大,这个攻关就是老技师陈伟带队攻克的,摸索出来的,还有5套装配工装,把车架做出来了。车架做出来以后上坐标一检查,合格,装车成功。车架的问题攻克完成,猛士的车架,美国是怎么做出来的,中国没有人看过,到现在应该还是未解之迷。
我们看看这个悬挂,这个悬挂叫做螺旋弹簧的独立悬挂,它怎么制造、怎么装配?这个方法是我们的技师胡建国的杰作,因为他想出来用了,成功了。还有桥里面的脱身结构,叫全时四驱适应的机构,这个机构中国人也没有见过。分动箱还有很多机构,也没见过,它的攻关是东风配套厂和国内配套厂经过艰苦努力,把它攻下来了。东风猛士应该说名称很大,实际上我感觉到它是集全国之力,它应该叫“中华猛士”,因为它没有用外国的东西。猛士的攻关主要就是这些,详细的攻关都有记载。
猛士经过攻关,已经接近定型了,所有产品设计全部完成,同时完成了三项,第一项是产品定型,第二项是3000辆的能力,第三项是经受了部队方面的产品、能力、质量、价格四项评审,正式列装部队,五年磨一剑,按照时间来说应该也不算长,很多基本技术开发都是8年左右,但是也不算短。猛士研发成功,国人扬眉吐气,我们东风自主开发也立了新功,我们这些老同志,8个老头有机会参加这样一项伟大的工作,一般退休都没事了,我们感到好像还在发挥余热,为此深感自豪。
猛士的情况很多,我简单给大家介绍这么多,借此机会我还想说几句作为老同志的期望,其实东风的脉搏始终和国家的心脏联在一起,东风的成长始终伴随着祖国的强大一起,老一代人非常清楚,我们也看到酒泉有一个东风航天城,十堰有一个东风汽车城,航天城有一个航天魂,我们这里实际上也有汽车魂,这个汽车魂就是我们取名的马灯精神,他们实际上都来自同一个振兴中华的民族魂。
猛士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我们东风有一句广告词,“有路必有东风车”,猛士出来,无路也有东风车,猛士是越野车。猛士底盘现在是改装的车,比如指挥通讯、后勤保障、维和反恐、通用射击、导弹发射、无人机发射、水陆两栖,不断在亮相。这个广告词还要加一句“水上也有东风车”,是非常前沿的事物,学汽车专业的人都知道,最前沿的是水陆,然后是陆空、水空和水陆空三栖的车。
未来我期望空中也有东风车,汽车城和航天城携手并进。期望大家参观以后,给我们鼓劲。我们希望在建国70周年、建厂50周年之际,我们的国家、企业能够早日实现强国梦想,因为我们虽然是一个汽车大国,2009年以后我们国家的汽车产量就变为全世界第一位,连续十年,这十年多到什么程度?汽车强国美国、日本、德国,这都是不得了的,我们很崇拜的汽车强国,他们的产量加起来也还差的远,再加上印度,你说我们的产量多少。但是谦虚地说,我们的汽车还不是强国的汽车,很多新的结构、新的技术我们还没有。汽车强国梦就落实在了新一代汽车人、新一代东风人身上,作为二汽人23年、东风人27年,50年了,我们老同志非常希望接起这个重任,实现强国梦想。
版权声明:此文源自厂商供稿,如需转载请尊重版权并保留出处。内容若存有质量疑问请立即与本网联系,商用车之家将尽快处理并予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