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卡车 » 热点新闻 » 正文

大众三强逆袭 戴姆勒霸主地位受挑战

商用车之家讯: 【大车网 转载】戴姆勒,全球排名第一的商用车制造商,长期占据商用车武林“霸主”地位。不过,现在,这个霸主地位受到了来自大众集团攻擂者的挑战。

 【大车网 转载】戴姆勒,全球排名第一的商用车制造商,长期占据商用车武林“霸主”地位。不过,现在,这个霸主地位受到了来自大众集团攻擂者的挑战。

 

 

戴姆勒霸主地位受挑战

 

2012年,大众集团经过漫长的合并和收购战,成功收编了跨国商用车制造商曼和斯堪尼亚。三者之间强强合作后,更在9月底抛出了到2020年超越戴姆勒,称霸全球商用车的豪言壮语。一直处于“霸主”地位的戴姆勒,是否能够抵挡得住攻擂者的凌厉攻势?

 

 

两强相遇 谁会胜出

 

 

按照大众集团董事会主席皮耶希绘制的蓝图,2020年是大众集团旗下各商用车品牌成为NO.1的日子。曼卡车业务负责人尼尔森(Anders Nielsen)表示,三大品牌所形成的合力,绝对有挑战戴姆勒的潜力。

 

 

曼重卡

 

大众集团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旗下拥有12个品牌,及全球最广泛的经销网络,但大众商用车产品比较单一,且以轻卡产品为主;曼商用车的产品多达200多种,产品涉及较广,包括中、重型卡车、载重牵引车等,但近些年,曼始终被日益沉重的成本压力和研发费用所困扰。斯堪尼亚在产品开发和成本削减颇有建树,近70年来,斯堪尼亚公司不仅每年都保持赢利,而且是欧洲卡车市场上利润率最高的公司;在生产工艺上,其模块化组合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针对不同运输情况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卡车;不过,斯堪尼亚虽然强悍但终究规模不大,多年来,应付竞争对手的各种合并和收购邀约,早已疲乏不堪。

 

戴姆勒是世界上最大的卡车制造商和世界上排名第三的轿车制造商。其卡车品牌包括梅赛德斯奔驰、福莱纳(Freightliner)、西星(Western Star)以及扶桑(Fuso),产品类型涉及轻、中、重卡以及专用车。戴姆勒商用车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在技术、盈利能力和全球市场占有率方面的优势,使得戴姆勒一直稳坐在全球商用车第一把交椅上。

 

 

如果三大品牌各自为战,与戴姆勒相比会稍显逊色。但三大品牌联手,正好填补了各自劣势,强化优势,无论是技术、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方面都不输戴姆勒,强者之争在所难免。

 

 

 

北美市场:戴姆勒略胜一筹

 

 

对于大众、曼和斯堪尼亚的挑衅,戴姆勒表现的很冷静。“无论曼、斯堪尼亚还是大众,他们并不是新的竞争者,一直以来,我们之间对于排位第一的争夺从未停止过。”戴姆勒集团卡车业务负责人莱施乐(Andreas Renschler)表示,“大众商用车、曼和斯堪尼亚以合力称霸全球商用车界的梦想,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首先,曼和斯堪尼亚应该在北美开设代表处,在印度扩充产能。但是从他们最近的表现来看,更多的是关注我们而不是提升他们自己。”

 

 

无论在欧洲还是印度市场上,四家企业之间的贴身肉搏从未停止过,且多年来胜负难定。

 

 

欧洲是上述四家企业的强势市场,商用车的市场格局相对稳定。2012年,由于政府债务危机,导致工业用户推迟了对重型卡车的采购订单;加上公共设施预算的缩减,导致客车销量锐减;全年商用车产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在零增长和负10%之间,因此,上述四家公司在欧洲市场上很难分出伯仲。

 

 

但北美市场令戴姆勒集团全球布局优势有所凸显。借助旗下的福莱纳、西星和扶桑等品牌,戴姆勒集团早已在北美市场扎根,虽然戴姆勒近年来在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大展拳脚,然而其主要收入仍然来自其强势市场北美、西欧和日本。根据戴姆勒集团的预测,2012年全年,北美地区的产销量将同比增长15%到20%。然而,大众、曼和斯堪尼亚,三者尚未进入美国市场,且尼尔森明确表示,“美国商用车产品有其独特性,法规标准与其他市场不同,所以,曼近期内不会进入美国市场。”从这点来看,曼、斯堪尼亚和大众如果想超越戴姆勒,成就世界第一,北美市场不可忽视。

 

 

印度市场:先扎根再分伯仲

 

 

对于印度市场,用戴姆勒集团主席蔡澈的说法,戴姆勒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去抓牢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下一个世纪,戴姆勒直指印度。确实,戴姆勒也这么做了,它已经在印度市场建厂并生产销售BharatBenz品牌卡车。戴姆勒集团卡车业务负责人莱施乐表示,这家工厂所赋予的任务将是戴姆勒全球化战略,并侧重于为特定的市场提供技术和产品,工厂最大产能为年产72000辆卡车,计划2012年生产5000辆,2013年开始出口亚洲和中东。

 

 

 

据了解,BharatBenz品牌轻型卡车是在三菱扶桑平台上打造的,定价仅高于本土商用车制造商塔塔汽车同款轻卡售价的5%-10%。

 

 

与此同时,曼和斯堪尼亚也加快了进入印度市场的步伐。曼在印度的合资公司曼福士(MANForce)主要投产CLA系列中高端重卡,载重范围覆盖16-49吨,价格从33470到52022欧元不等,目标产量24000辆。斯堪尼亚也确定了在印度设立印度公司总部,包括维修厂和中心零部件仓库的计划,并把目标定为年均销售2000辆卡车、1000辆巴士和1500台发动机。

 

经过多年的发展,印度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年销售近27万辆商用车的市场。据预测,未来五年印度市场仍将保持7%-8%的年增长率。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跨国汽车能够真正挤入印度市场。众多的跨国商用车制造商,除了纳威司达在印度拥有成熟的本土生产线外,曼、沃尔沃、日野、卡玛斯无论是通过合资、独资或进口的方式进入印度市场,在印度市场上一共也只能占到15%的份额。在战略上,曼和斯堪尼亚坚持高端路线,而戴姆勒所选择的路线相对亲民。但对于跨国汽车制造商而言,在印度市场上,第一步是要应对强势的本土商用车制造商,下一步才是大众、曼、斯堪尼亚与戴姆勒分出伯仲。

 

 

中国市场:戴姆勒暂难超越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戴姆勒的地位显然难以撼动。戴姆勒在中国的进口重卡市场是绝对的领导者,一年有6000辆的销量。而曼和斯堪尼亚加起来,也只是2000辆。至于大众的商用车,则在中国市场鲜有看到。

 

 

戴姆勒在中国市场的地位稳固

 

在中国的进口车市场,戴姆勒的领头羊地位,显然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超越的。另外,在本地化生产方面,戴姆勒与北汽福田的合资工厂已经挂牌成立,戴姆勒在合资公司中占有50%的股权。而曼在与中国重汽的合资中,话语权较少,仅有25%加一的股份。而斯堪尼亚和大众商用车在中国并没有合资公司。至于客车方面,戴姆勒早已和福汽成立了生产轻型客车的合资公司;斯堪尼亚只是和苏州金龙有技术方面的合作,并没有形成实质合资关系;而曼在国内则没有客车合资公司。因此,从未来的本土化生产趋势上看,戴姆勒在中国的领导地位,纵然是大众、曼和斯堪尼亚联手,恐怕都无法超越。

 

 

从全球整体看来,大众集团三强联手,最有可能在欧洲市场率先超越戴姆勒;在北美和中国市场,短期内则无法超越。无论如何,这都是高手之间的较量,谁要想战胜对手,恐怕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攻擂的结果才更令人关注。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