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用车资讯 » 热点关注 » 正文

关于秦大河以及其主要科研成就介绍

商用车之家讯:秦大河(1947~),山东泰安人。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先后于1981年和1992年在兰州大学地理系获理学硕士、博士学位。

 ——欢迎到访! 专业商用车网络媒体 为您服务


       秦大河(1947~),山东泰安人。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先后于1981年和1992年在兰州大学地理系获理学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前后发表论著300余篇(部)。系统研究了南极冰盖表层雪内物理过程和气候环境记录,使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跃登国际先进行列;在中国西部率先开展雪冰现代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实验研究,拓展了雪冰研究的科学内涵;开展了中国冰冻圈动态过程及其对气候、水文和生态的影响机理与适应对策研究;组织了全球气候变化中自然与人类活动影响评估等工作。建立了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倡导冰冻圈科学概念,从冰冻圈与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以及冰冻圈变化的适应对策方面构建了冰冻圈科学的理论框架,获得国际科学界的认同。参与领导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以及中国气候环境演变评估工作,为深化认识气候变化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新理念,经国务院确认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实施“科技兴气象、拓展领域、人才强局”战略和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使中国气象科技事业发展步入新里程。参与领导的IPCC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另曾获国际气象组织奖(IMO)、美国NOAA海洋大气研究杰出科学论文奖、2011年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2012年法国傅里叶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等。

一、简历

       一、秦大河,山东泰安人,1947年1月生于甘肃兰州。世代书香门第,父亲秦和生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兽医系,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后改名甘肃农业大学,1958年后曾一度迁往甘肃武威黄羊镇)教授,是我国著名畜牧兽医学家。母亲李寿辰亦山东泰安人,读过初师。秦大河自幼生活在严格的家教氛围中。秦大河先后在兰州和武威完成小学和中学学业。雄壮的大西北、绵延洁白的祁连山令他神往,培养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少年时的经历对他后来从事的工作乃至人生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秦大河博士

       1965年秦大河考入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当时的兰州大学是全国名校,更是西北著名的综合性高等学府,有王德基、冯绳武、魏晋贤等一批著名学者。严谨的学风、自由宽松的学术气氛为秦大河等一批青年学子打下了良好科学基础。“文化大革命”中断了他的大学生涯,1969年到甘肃平凉农村劳动。1970年大学毕业,参加“甘肃省农村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工作。一年多后,被分配到甘肃和政一中成为一名中学老师。在和政一中期间,他是全校有名的严师。工作之余刻苦自学,阅读了大量地理学专业书籍,为他后来考入兰州大学读研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迎来了我国科学的“春天”。1978年3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5月调入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7月被录取为兰州大学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的地理科学家和教育家李吉均教授。研究生阶段,他参加了天山、祁连山、横断山等地的冰川学考察。1981年10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回到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

       1983年8月秦大河被派往澳大利亚参加中澳合作南极考察研究。在近1年半的南极考察期间,他参加了从凯西站向内陆1000公里的考察活动,冬季还兼海冰观测。1985年10月回国后,秦大河就此次南极冰盖考察结果完成了十多篇论文,在雪的密实化过程等方面提出了独特见解。1986年夏季,秦大河参加了中德联合考察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冰川考察,并在中国境内较早开展了冰芯记录的研究。1987年11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下,秦大河再赴南极,以中国南极长城站为基地,系统开展了亚南极冰帽─ Nelson冰帽的研究,并担任长城站越冬站长,期间翻译了极地冰芯研究经典著作《极地冰盖中的气候记录》。1989年7月,秦大河与美、法、英、苏、日等其他五国队员组成的六人“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沿横贯南极最长距离、历时220天,徒步横穿南极大陆5896公里,系统开展了沿途冰川学考察与雪冰样品采集,被同伴称之为“疯狂的科学家”。横穿南极冰川学研究取得的系统性成果,奠定了秦大河在南极冰川学界的国际地位,一些成果被视为经典型研究不断引用,并先后被推选为国际南极科学委员会(SCAR)冰川工作组副主席(1992)、主席(1998)。1990-1995年期间,秦大河及其合作者发表了大量南极冰川学专著和论文,使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跃登新台阶。他还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所长(1990-1995)、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1994-1995)、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1992-1994)。

       1995年12月,秦大河调任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局(后更名为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主持工作,在此期间,他不断拓展所挚爱的冰川与环境变化研究,部署在中国西部率先开展雪冰记录现代过程研究,并关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在雪冰中的反映。此外,他在国际上积极维护中国极地权益,争取到中国ITASE考察路线(从中国南极中山站至Dome A),并与其他部门协力推动中国加入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他带队赴珠穆朗玛峰开展冰川学研究,编绘了包含南北坡的喜马拉雅山冰川资源图(中英文,共七幅),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整个喜马拉雅山冰川分布图;完成了《青藏高原冰川与生态环境》专著;与遥感所合作完成念青唐古拉山冰川航测;创立了我国首座冰芯实验室;2000年底,秦大河被任命为中国气象局局长。在任期间,以科学理念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使中国气象事业大为起色,不但表现在科学内涵大大扩展和具有现代理念,而且政府和公众对气象事业的关注大为提高。他从气象数据共享入手率先启动中国科学数据共享;主持《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新理念,经国务院确认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实施“科技兴气象、拓展领域、人才强局”战略,励精图治,使中国气象科技事业发展步入新里程。在繁忙公务之余,他对西部气候与环境演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等给与了极大关注。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关键词: 秦大河
 

网友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