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成立以来,上海日野就确立了“顾客第一,服务无止境”的服务基本方针,以及“让整车厂感动,让经销商感动,让顾客感动”的服务宗旨。伴随着公司规模的快速发展与壮大,上海日野的体系也在不断扩展与完善。2004年,上海日野第一批共23家服务站在上柴股份的服务体系基础上成立。此后,随着上海日野配套业务的增加,中国重汽、三一重工、安徽华菱、日野中国、厦门金龙、郑州宇通等公司的优秀服务站也纷纷加入到上海日野的服务阵营。截至目前,上海日野共有190家签约服务站及7个配件中心库,分别设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重庆、武汉和西安。
在服务网络的建设上,上海日野并不盲目追求数量、快速扩张,而是根据地区保有量及发展需要,有的放矢。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上海日野制定了严格的服务商准入、审核及奖惩制度,对于真正优秀的企业吸纳融合、大力支持,对于用户投诉多、服务意识差、配合程度不高的服务站则实行末位淘汰制,保证服务体系健康有活力。
“在服务站的建设上我们不求数量取胜,但希望每一个服务站都能独当一面。上海日野给自己的要求是‘发动机品质上向进口产品看齐,服务和配件的供应上要向国内发动机企业看齐’。”上海日野副总经理魏埃勇表示。
上海日野服务篇——
S.H.Q.S.独创的售后服务体系保无忧
一方面是日本人对品质近乎苛刻的要求,上海日野发动机的国产化历程一路走来如履薄冰;但与品质坚持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其在销售服务中所表现出的融合与开放精神。“国产化听日本人的,销售服务听中国人的”,这一点,被认为是上海日野能够取得更大成功的理由。
为了让用户更加放心购买并满足其各方面需求,上海日野本着“顾客第一、服务无止境”的原则,独创了一套S.H.Q.S.服务体系。该体系包括:建立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接到顾客报修后严格按规定时间排除故障;对批量和集团性顾客进行上门技术培训;强化售中服务、深化主动服务等服务承诺,努力打造“百万公里无大修”,目前这种无大修甚至延伸到180万公里。
目前上海日野仅西藏和台湾没有服务站,其他所有地区均已覆盖
●最好的服务是没有服务
上海日野总工程师孙琦告诉记者,上海日野一直提倡“没有服务的服务是最好的服务”。在交付前就充分做好产品的检查工作,预防为先,在出厂预防阶段就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好,而不是等产品出厂后出现问题再去解决,那时候即使售后服务再到位,用户还是有所损失。
这种把售后服务提前到售中、售前去做,不仅效果更好,用户也获得了更好的出勤率,效益更好,是一个多赢方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上海日野的发动机在交付用户后,都会派出专门的工程师对用户进行详细的培训,指导用户正确的操作和保养发动机。同时服务人员并不是在产品出现问题后才去服务,而是主动建立用户档案,在各个时期提醒和帮助用户进行相关的维护以及处理用户遇到的问题。
北京新月旅游汽车公司正是因为上海日野的主动贴心服务而成为其绝对拥趸,“第一次选择上海日野,对我们也是一种尝试。由于我们公司对车辆的需求比较大,每次都是上百辆,所以这种尝试有一定风险。但与上海日野第一次合作后,他们的售后服务让我们感觉这次尝试是非常正确的”,该公司经理黄成说。
新月旅游公司2007年开始选择上海日野发动机时装配在宇通客车上。第一批90辆车交付时,宇通车的驾驶台选用的是比较宽大的形式,日野发动机的吊式油门踏板安装在车上没有问题。但第二批100辆车交付时,这个车型的驾驶台改型为比较紧凑的形式,日野发动机的吊式油门踏板装在下面就显得有点偏大,如果司机不慎,很容易踩到油门踏板上的传感器,有事故隐患。
这个本不是发动机厂负责的问题,而且也没有到达售后服务阶段。但上海日野在进行客户服务回访时了解到这个问题,马上寻找解决方案。将原先的吊式油门踏板改为卧式油门踏板,解决了因为空间局促造成的传感器安置问题,先用户之前想到并解决了问题。这个服务案例也为上海日野在新月公司赢来了更大订单。到2011年,北京新月联合汽车有限公司采用上海日野发动机的客车总计有21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