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卡车 » 热点新闻 » 正文

重卡同门 三兄弟分道扬镳后的重生之路

——欢迎到访! 专业商用车网络媒体 为您服务



技术为王


       在重卡行业,当年同为重汽的三兄弟的中国重汽、陕汽、上汽依维柯红岩,当年都以工程车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板块,面对市场困境和技术瓶颈,中国重汽、陕汽和上依红同时举起了技术升级的大旗。经过十多年的变迁,中国重汽在与德国曼展开合作以来,其公路物流用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客户中赢得了口碑,产品转型已经成功。而陕汽则在X3000、M3000平台产品的推广上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尤其是新M3000载货车导入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上依红显然已经落后于两兄弟,如何快速布局产品,让产品更新迭代焕发新生命,是新上任的上依红掌门人重点考虑的问题,杨汉琳在与媒体沟通时说,2015年起上依红计划以每个季度推出一款新品的速度来抢占市场。


       1983年,中国重汽联营公司成功引进了奥地利斯太尔重型汽车项目,是国内第一家全面引进国外重型汽车整车制造技术的企业,使中国的重卡技术水平提升了数十年。斯太尔技术对中国重卡的影响非常深远,至今仍有斯太尔技术的车型在生产。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成功实现战略合作,中国重汽引进曼公司D20、D26、D08三种型号的发动机、中卡、重卡车桥及相应整车技术,及时完成产品的转型升级。


1409015835369892.png

中国重汽汕德卡


       今天的中国重汽已建立起汕德卡C7、T7H、HOWO、斯太尔、金王子多个产品系列,开发并拥有各类车型2700个,形成国内最完善的卡车整车产品系列型谱。在中国重汽品牌家族中,SITRAK品牌代表着中国重汽高端商用车,市场定位为替代进口。HOWO品牌定位为中国市场的中高端品牌,涵盖产品系列的范围为T7H\T5G、HOWO轻卡、HOWO客车,与中国重汽其他品牌有严格的区分。中国重汽的专利数量保持全国汽车行业第一的地位。


       陕汽的产品范围覆盖重型越野车、重型卡车、大中型客车(底盘)、中轻型卡车、曼技术重型车桥,并与康明斯合资生产11升发动机,是国家选型对比试验后保留的唯一指定越野车生产基地和首批汽车出口基地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陕汽通过引进奥地利和德国先进的重卡和大客车底盘技术,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开发出以SX2190为代表的第二代军车,成为20世纪90年代装备我军重型武器配套运载车辆的主力车型。1998年,陕汽以引进德国曼大客车底盘先进技术等优良资产为基础,与陕西正发实业有限公司、省技术进步投资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联合组建陕西欧舒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解决了陕汽长期以来有先进技术和优势产品无发展资金的尴尬。


       2008年11月5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陕汽落户,不仅成为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个科研试验基地,同时也是陕汽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使陕汽的研发能力跃升到一个新的平台。


       随后一年,陕汽产学研合作暨博士后科研工作学术委员会成立,陕汽向抢占汽车行业科研制高点又迈出了新的步伐。2009年6月19日,陕汽康明斯国四重卡首发上市暨首批车辆交付仪式的举行,标志着陕汽已经掌握了国Ⅳ重卡的关键技术,同时也完成了中国重卡与国际现行标准的正式接轨,陕汽的世界级商用车企形象已经初具雏形。


       重庆红岩是三线建设的产物,其军工品质一直为外界所称道。由于受制于驾驶室和发动机两大核心技术的制约,重庆红岩在发展后劲与整体实力上渐渐与中国重汽和陕汽拉开了距离。2007年6月,在与上汽依维柯合资后,终于打破了发展瓶颈, 2009年11月,上依红开发并小批量推出杰狮6×4牵引车轻量化产品,进一步完善了杰狮重卡的产品型谱。2011年10月,红岩新金刚上市,树立了自卸车典范。发动机方面,配装科索11L发动机和国产化依维柯FPT车桥以及搭载新的车联网系统的杰狮畅途版牵引车,将更广泛地参与配货与干线物流运输市场竞争;配装科索9L发动机的红岩全系4×2牵引车参与港口运输市场竞争。在自卸车领域,配装科索9L发动机红岩新金刚渣土车,并推出轻量化底盘自卸车,以满足市场差异化需求。2015年9月19日,随着红岩杰卡、杰狮畅途版在重庆隆重上市,标志着上依红从中高端重卡向经济型重卡转型。全新杰狮畅途版搭载排量为13L的上汽菲亚特红岩CURSOR13L发动机,在国内最高达到480马力,全面适应了当前物流市场轻量、高效的发展趋势。CURSOR13L发动机是菲亚特动力2012年才在欧洲量产的发动机,其技术先进性保持了与欧洲同步。红岩杰卡最大的亮点是整车的完美瘦身,整车自重仅为6.91吨,在同行业中具有绝对的竞争力。


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合作签约仪式


殊途同归


       曼与中国重汽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 1984年中国重汽引进了曼集团旗下子公司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全套斯太尔91系列重型汽车整车制造技术。这不仅打破了中国不能制造重卡的历史,还帮助中国重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9年,德国曼与中国重汽再续前缘,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启动双方的战略合作。根据双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德国曼公司以5.6亿欧元获得中国重汽25%加1股的股权,同时中国重汽引进曼公司TGA系列化整车技术平台,及其欧三至欧五排放、排量5、7、11、13升、功率覆盖140PS-560PS的D08、D20、D26发动机技术;吨级齐全、涵盖轮边减速和单级减速的全套车桥及相应前轴技术,双方建立起同步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是这套“曼”车型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的全面推进,让中国重汽的曼平台产品,更加接近于欧洲重卡,也成为中国重汽“进攻”牵引车市场的重要武器。


       陕汽尽管没有选择直接与国外品牌合资,但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奥地利斯太尔技术的引进也使当时的陕汽迅速成为中国重型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但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斯太尔系明显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国内商用车企业陆续展开了一场不断引进吸收国外重卡新技术的风潮。在这种背景下,陕汽开始引进德国曼F系列重卡技术,并开发出德龙系列,2004年第一批陕汽德龙F2000重卡下线,标志着中国第三代重卡诞生。从2002年到2006年,陕汽产销量五年连翻五番,特别是从2006年起,陕汽市场增长率更是同比超过100%,连续18个月位居重卡行业榜首。2013年,陕汽德龙M3000和X3000等高端附加值的重卡隆重上市,引领重卡高端市场。



       2000年分家之时,重庆红岩曾经名列中国重卡行业前三甲,在某些技术及产品方面还呈现最好的状态。然而2004年以后却一路下滑,甚至跌出前六行列,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及产品研发的停滞。在中国重汽有马纯济和蔡东“政治+技术”搭配;陕汽有张玉浦、方红卫等一批改革的急先锋;而重庆红岩自上世纪90年代初徐仁根调离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强势的领导者。随着卡车行业的发展,仅靠集成驾驶室、发动机、车桥、变速器等方式造车,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这也是重庆红岩在竞争中衰落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要想在未来的重卡行业成为排头兵,必需要占领两个制高点,第一个是驾驶室,第二个是发动机。可以说,此前重庆红岩在这两方面都不具备优势。驾驶室采用外购驾驶室,并不比国内其他重卡企业先进,而发动机也一直仰他人之鼻息,这造成了红岩这几年的萎靡不振。


       近年来,专注于中高端物流市场的上依红领导层已经明显感受到产品线过于单一、覆盖面过窄的压力,加大新品研发力度,扩大产品覆盖面,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积极向经济型车型转型,以满足中长途运输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后发制人


       2001年在新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后,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内部整顿,中国重汽迅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至2003年,中国重汽基本摆脱亏损实现盈利,基本实现马纯济制定的一年持平、两年赢利、三年步入正常发展轨道的阶段性目标。


       发动机是重卡企业最核心的项目,谁能控制发动机谁就拥有重卡行业的话语权。早在与沃尔沃合资筹建整车厂时,中国重汽就有兴建发动机项目的计划,目的是避免过度依赖潍柴发动机。尽管与沃尔沃的发动机谈判进展得并不顺利,但从2003年起中国重汽在济南章丘的动力公司已经秘密上马,同时通过一系列运作成功控制杭发,并与上柴日野加强合作关系,从而成功化解了潍柴独立对中国重汽的影响。


09-26-01-16-527475.png

潍柴WP13系列柴油发动机


       资本运作是中国重卡军团快速重大重强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维柴收购湘火炬、控股凯傲集团,还是中国重汽与德国曼的合作,都堪称经典,对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汲取收购湘火炬失败的教训,缓过劲来的中国重汽采取主动出击,先是采取瞒天过海的手段秘密运作济南动力公司,接着顺利控制杭州汽车发动机公司,避免被潍柴所收购,在山东重工与上海汇众的交易中后来居上,上演“横刀夺爱”的一幕。


       此前,在中国重汽出现之前,山东重工一直是上海汇众的“绯闻”对象。山东重工曾派出以潍柴为主的项目组,与上海汇众进行评估协商,就在2010年9月初,山东重工内部已经开始洋溢起即将收购成功的喜悦。 


       然而就是因为最后价格谈不拢,让中国重汽有了插足的机会,中国重汽以高于山东重工500万元的价格将上海汇众收购到手。几乎所有的评论都指出,虽然汇众的重卡资产并不算优质,但对于重汽来说,搅乱潍柴的布局才是其最重要的目的。


       但汇众的得手对于中国重汽来说,并不是搅局那么简单。作为重汽优势最为明显的一个区域市场,华东地区在重汽的版图中显得尤为重要。显然,在收购汇众重卡业务之后,中国重汽在这一地区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除了收购汇众外,2010年9月,中国重汽还与福建永安汽车公司签约,在福建三明市设立商用车公司。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中、重及轻型卡车8万~10万辆的产能。在此之前,中国重汽还通过与成都王牌成立合资公司,完善了在西部市场的布局。


       按照重汽的规划,到“十二五”末,重汽将努力打造百万辆级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重卡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设以重卡产业为主导,中、轻、客、特车辆及工程机械全系列商用车企业。


       编后语:国企改革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许多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们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但他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我们没有岐视或抛弃他们的理由。通过改革,他们一样能焕发青春,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同门三兄弟,重汽、陕汽与上依红有许多相似和不同的地方。他们都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立下过赫赫战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他们都因为体制的原因,曾经遇到过较大困难,但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扭转了不利局势,最终走上了复兴的道路;同属于斯太尔体系,并且靠技术和品质赢得市场;他们都坚持自主创新,自力更生,但绝不排斥国外先进技术,同时,他们都有自己的精神领袖和卓越领导人,这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当然,他们也有不同之处。重汽与德国曼的合作堪称典范,这为其后来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陕汽的新能源商用车和车联网成为其亮点;上依红在大吨位重卡和车桥方面的深厚积淀令人佩服。


       正像出身名门的武林世家,个个身怀绝技,出手不凡,能与这三兄弟同时代,并且见证他们的成长,难道不是我们的幸福吗?!




      版权声明:此文源自商用车之家,如需转载请尊重版权并保留出处。内容若存有质量疑问请立即与本网联系,商用车之家将尽快处理并予以回应。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